您的位置:首页>联考新闻

暨港教育-港澳台侨联考强化班:港澳台学生读985难毕业?一篇看懂真数据、真挑战、真出路!

2025-07-01


1.gif

不少家庭刚刚松一口气,考上了心仪的985大学,却又开始陷入新的焦虑:“985好进难出”?“联考生能不能顺利毕业”?“港澳台身份在校内会不会被区别对待”?本文将通过官方毕业数据、985港澳台生实际在校表现、学业适应难点、政策支持与未来出路,带你看清!

 稿定设计-2.jpg

一、985“毕业难”?真实数据还原真相

985大学的毕业率到底高不高?是否因为联考生基础薄弱,更容易被淘汰?

从实际情况来看,清华、北大、复旦、上海交大等顶尖高校的毕业率都在96%以上,港澳台学生的表现并不比内地生差。例如,中山大学的港澳台生挂科率为3.2%,低于全校平均的5.1%,完全打破“联考生难毕业”的刻板印象。


出现延迟毕业的个别情况,往往与选课不当或初期语言适应有关,比如文科背景的学生选修人工智能等理工课程,或需要一定时间适应普通话和专业汉语表达。问题根源并非联考生身份,而是课程选择与过渡准备。


另外,很多人认为联考录取分数“看上去不高”,其实并不客观。2024年,厦门大学理科最低录取分595分,中山大学更高达611分,对应的是联考前400名以内的排位。而且,联考理科的数学、物理内容与985大学的课程体系衔接紧密,基础并不薄弱。

 

二、真实挑战在哪里?学业适应的几个关键点

尽管联考生在毕业率上不落下风,但初入985,确实面临一些适应上的挑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语言和教学方式的转变

l 语言方面:高校课程通常全中文授课,尤其理工类专业术语密集。有些港籍学生刚入学时不适应简体字、学术写作和课堂表达。

¡ 应对方式:可选择开设“学术汉语”课程的高校辅助过渡,积极参加普通话水平考试,争取达到二级甲等。


l 节奏方面:内地高校平均一周课时在25节以上,而香港高校约18节左右,强度明显提升。

¡ 建议:借助“学长导师”制度,例如中山大学为每位新生配对一位高年级学长,帮助提前掌握课程重点和学习节奏。


l 评分方式差异:内地平时成绩占比高,课堂讨论、作业提交、出勤等都纳入总评。

¡ 策略:可以主动承担小组报告或笔记整理工作,提升课程参与感与成绩占比。

稿定设计-8.jpg

2. 学校提供的支持资源,值得主动使用

l 补考政策宽松:不少高校(如武汉大学)为港澳台学生提供专项补考机制,通过率可达92%


l 学分替代机制:实习、科研竞赛成果可以用于抵免选修学分。比如在港澳地区获得的创新创业奖项,华南理工大学等高校也予以承认


l 定制化支持计划:

¡ 清华的“紫荆学者计划”为港澳台学生配对导师,强化科研引导;

¡ 厦门大学的“南强班”则采用全英文教材、小班授课,适合双语能力强的学生快速融入。

 

三、毕业后去哪儿?港澳台生的优势路径在哪

1. 就业机会:政策支持力度大,路径更宽

微信图片_20250701091027.png

2. 升学深造:国内外通道均具优势

l 内地保研(免试研究生):近年来港澳台学生保研比例平均达12%,略高于普通生,且985高校普遍优先录取联考出身者。


l 香港高校硕士项目:在港三大高校(港大、港中、港科)录取的硕士生中,41%来自内地985,联考背景被高度认可。

 

四、如何规划985四年?港澳台学生的成长路线图

大一:以打基础为主

l 主抓普通话、专业术语、数学与物理基础

l 不建议盲目跨专业选课,以免拖累绩点


大二:开始积累背景材料

l 着手参与国家级竞赛,如“挑战杯”“互联网+”等

l 可选择社会实践或专业实习,为简历加分

稿定设计-17.jpg

大三:进入科研路径

l 主动联系教授参与课题组,争取论文、专利或项目经历

l 提前准备保研材料或留学文书


平台资源一定要利用:

l 教育部“港澳台奖学金平台”:奖金额度从6000元到3万元不等,大部分985高校都已接入

l 粤港澳大湾区就业平台:有港澳生专属岗位推荐,建议及时注册更新简历

l 港澳校友会网络:覆盖32所985高校,为后续实习、内推提供真实人脉资源


如果您还想了解:港澳台侨联考培训课程,港澳台侨升学规划咨询,可以扫下方微信二维码添加老师一对一咨询,也可以拨打暨港教育-港澳台侨联考强化班咨询热线:020-23310690

可以直接跟招生老师联系:

徐老师:13060968665(微信同号)

罗老师:18903009286(微信同号)

1a暨港2331文末二维码.png1730713086726065.png1a暨港2331文末二维码.png

扫码添加老师咨询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