暨港教育-港澳台侨联考强化班:港澳台联考生注意!这几所学校实行
2025-04-23
在科技日新月异、未来工作机会扑朔迷离的情况下,港澳台的学生们在填志愿时怎样才能不那么担心一次考试就决定了自己的全部未来呢?那些老一套的大学招生方式,选的专业可能很快就过时了,那么大学现在搞的“先进去再说,然后再挑专业”的新政策,真的能帮我们解决这个问题吗?
一、院校介绍
1. 南方科技大学
24年港澳台联考招生情况:
招生情况:仅招收理科生10人
最低录取分数线:理科录取分数线603分
南方科技大学是国内最早尝试“大类招生、入读后细分”这种新招生模式的高校之一。在2025年的港澳台联考招生中,他们又扩大了专业选择的范围。学生一进校,就先加入“理工大类”,大一这一年主要学习数学、物理、计算机这些基础课程,同时还能参加各种实验室轮转和学科讲座,这样能更好地了解各个专业是研究些什么。到了大二,学生们可以根据自己大一的学习成绩、兴趣爱好和未来的职业规划,在学校提供的36个专业里自由挑选,包括那些新设的热门专业,比如人工智能和口腔医学。举个例子,有学生本来想学计算机科学,但接触了生物医学工程后,可能就对智能医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种跨专业的调整在以前的招生模式下是很难做到的。
南科大的优势在于其“完全自主”的选择权——除临床医学(需通过附加考核)外,其他专业不设名额限制或成绩门槛,学生仅需满足对应专业的学分要求即可转入。此外,该校采用“书院制”管理模式,不同专业学生混住,促进跨学科交流,为未来专业选择提供更开放的视野。
2. 西湖大学(25年联考新增院校)
西湖大学是一所新成立的民办研究型大学,到了2023年,他们增加了数字经济和行政管理这两个专业,现在本科专业一共有7个了。比如,如果你选了生物学,那你还会学到化学、计算科学这些跨学科的课程,最后可能会对合成生物学或者生物信息学这些小领域感兴趣。这种学习方式特别适合那些对科研特别感兴趣,但是还没确定具体想研究什么的同学。不过,大家要注意了:西湖大学规模不大,专业选择也不多,如果你想要跨学科学习,可能没有那些大综合性大学那么灵活。所以,建议大家在决定之前,先好好看看西湖大学的课程设置,确保它真的符合你的兴趣和未来规划。
3.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
24年港澳台联考招生情况:
招生情况:文科生8人 理科生12人
最低录取分数线:文科录取分数线569分 理科录取分数线608分
港中大(深圳)实行“同院系内自由转专业”政策,学生在大一结束时可在经管学院、理工学院等学院内自由调整专业,部分热门专业需参考成绩排名。
二、这种专业选择的三大优势
1. 避免“一考定专业”的决策压力
许多学生在高中阶段对大学专业的认知有限,仅凭名称或就业率选择专业,入学后可能发现与预期差距较大。例如,一名向往“人工智能”的学生若直接报考该专业,可能因课程中大量的数学建模和编程内容而感到不适应;而通过入学后的课程体验,学生可更理性地判断是否适合这一领域,或转向人机交互、数据科学等关联方向。这种“先体验后选择”的机制降低了试错成本。
2. 适应快速变化的就业市场需求
当前科技和产业变革加速,一些热门专业可能数年后竞争饱和,而新兴领域(如量子计算、碳中和)则可能爆发人才需求。例如,南方科技大学2025年新增的“口腔医学”专业,正是响应粤港澳大湾区对高端医疗人才的迫切需求;而“入读后细分”政策使学生有机会在入学后根据最新行业趋势调整方向,而非被报考时的专业限制未来选择。
3. 促进跨学科能力培养
在细分专业前的1-2年通识教育阶段,学生可广泛接触不同领域的知识。例如,一名最终选择“微电子科学与工程”的学生,可能在大一选修经济学课程,从而在芯片行业的市场分析、供应链管理等领域具备复合优势。此外,这类院校通常鼓励本科生参与科研项目,学生可在实验室中实际感受不同专业的研究方法,避免“纸上谈兵”式的专业选择。
总的来说,“先入学再选专业”的政策给港澳台的同学们带来了好好探索的机会,但要想真正从中受益,关键还得看大家怎么主动去把握。建议大家在决定报考前,一定要把目标学校的专业课程和转专业的要求摸清楚,然后根据自己的职业梦想来做出明智的决定。
如果您还想了解:港澳台侨联考培训课程,港澳台侨升学规划咨询,可以扫下方微信二维码添加老师一对一咨询,也可以拨打暨港教育-港澳台侨联考强化班咨询热线:020-23310690
可以直接跟招生老师联系:
徐老师:13060968665(微信同号)
罗老师:18903009286(微信同号)
扫码添加老师咨询详情